Fleur Bainger 特別報導

如果你問 1880 年代 Broome 的獵財者,他在追尋什麼財富,你知道他會說什麼嗎?如果你回答「珍珠」,那就錯了。那個年代,這座新興港口小鎮的開拓者們尋找的,是我們今日不再重視的東西:珍珠貝殼。

當時,珍珠母鈕釦是世界各地人人夢寐以求的貨品。當時 Broome 的海灘平原盛產地球上最大的珍珠貝殼──白蝶真珠蛤 (pinctada maxima),將之打上圓洞製成鈕釦。除了鈕釦之外,貝殼光亮的銀白內層也用於製作餐具。

這個產業為這座至今仍是世界其中一座最孤立的城鎮注入了生命,隨著在淺灘的貝殼數量越來越稀少,業者(經常是強迫性地)僱用潛水夫潛到越來越深的海中尋找。

當地原住民遭到殘酷剝削,但在奴役他們的禁令施行後,業者就從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帝汶和中國引進移民來取而代之。

到了 19 世紀未 20 世紀初,Broome 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繁忙的採珠港,大約有 400 艘採珠船在海底搜查,尋找珍貴的牡蠣殼。直到 1950 年代塑膠鈕釦的普及,Broome 的採珠業才不得不重新自我塑造。我們現在花上大筆鈔票購買的明亮、圓潤的養殖珍珠推動了產業復甦,可是從未能及當年盛況。如今,Broome 周遭只有少數的珍珠養殖業者,但鎮上仍保留著光輝歲月的遺跡。到下列各處體驗昔日風華。


漫步在布魯姆的羅伯克灣

Broome 的 Roebuck Bay


漫步在唐人街

Broome 高雅的珍珠精品店遍佈整個唐人街,大部分都聚集在 Dampier Terrace──但讓時光倒流,街道就變得比較粗陋些。

唐人街從前是這個城市的紅燈區,有妓院、賭場和鴉片館,提供上岸的採珠人各式各樣的娛樂。叫賣小販和麵攤夾雜在採珠棚之間。本區鐵皮屋的獨特外觀呈現出當時的建築結構。


到全世界最古老的露天電影院看部電影

超過一個世紀前,採珠能手 Ted Hunter 在 1916 年開設 Sun Pictures,現已成為地標。放映的第一部電影是默片。在採珠時代,「白澳洲人」坐在有軟墊的中間排座位,兒童坐前排,華人和日本觀衆坐在後面。馬來人、菲律賓人和原住民被歸到更低下的社會階層,必須從不同的門進入,坐在後排或側排的長凳,或站著看電影。

還好,種族隔離已經是過眼雲煙,現在要來這家名列世界遺產的電影院觀賞定期放映的電影,是先到先贏。買張票,就意味著你可以說你有在世界最古老的戶外電影院的星空下看過電影。


到達太陽圖像的女士,位於布魯姆唐人街

Broome 的 Sun Pictures



參觀日本公墓

採珠的其中一個悲慘真相是,潛水採集貝殼是一種危險的活動,造成了驚人的死亡人數。1880 年代晚期,日本潛水夫穿每支均重達數公斤的鉛靴、戴沉重的金屬頭盔、裡面穿厚重的羊毛內衣來試圖在海底攝氏 10 度的冰凍水溫之中保暖。他們經常在水中工作長達七個小時,很多人患了潛水病。

在 Broome 郊區,有 900 多座墓碑上刻有日本字,紀念那些在海中喪生的人。走過這些座墓,思量他們當年的工作環境。


沿著碼頭步道穿越 Broome 的歷史

Broome 的原始入海平台 Streeter’s Jetty 仍然留存,自由行的 Jetty to Jetty 步道就從這裡出發。這條獲獎的文化遺產步道是由當地的 Yawuru 族人建造,有清晰的路標和應用程式可供下載,讓你能夠聽當地居民分享口傳歷史。他們衆多的聲音重現 Broome 的採珠歷史,回顧港口小鎮的工作與生活。

健行之旅的終點是 Town Beach 的 Broome’s Old Jetty。之後,前往 Pearl Luggers 博物館,看看採珠文物,包括一艘修復完好的採珠船,還有聆聽更多歷史傳說。